“耕读促双减,精神永流传”研学旅行联谊活动

发布者:农学院发布时间:2024-04-30浏览次数:10


为推动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全面加强,促进学科融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好“双减”政策,在“我们的节日·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与石河子第五中学共同开展“耕读促双减,精神永流传”研学旅行联谊活动。





耕读传家久,读书继世长”,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耕读教育的总结。“耕”指农耕,是百姓生活之源“读”指读书,为士人立命之本。耕读教育,就是“亦耕亦读”,是将农业生产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态,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石河子大学作为全国211高校之一,依据兵团地区的独特性,继承发扬兵团人吃苦耐劳、自力更生、乐观积极的革命主义精神,在促进文化传承和弘扬上更是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活动伊始,农学院院长张亚黎教授从“温暖的专业”、“甜蜜的专业”、“健康的专业”、“美好的专业”四个方面,介绍了石河子大学农学各专业的特点,为同学们筑造了一个甜蜜温暖的农学梦。同时,在参观学校昆虫标本馆时,张亚黎教授再次表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与石河子市第五中学不仅仅是邻居,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密关系。”今后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关心下一代,共同担负起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



       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学系党支部书记李玉祥副教授和作物教研室主任田景山老师以及农学20221班所有同学的精心准备下,活动有序开展起来。


    走进种子的世界   探索生命的密码


在春天的信笺里,写满绿色的深情。季节与温暖,只隔着种子萌芽的距离。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的方式,发现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等不同,增加对种子的认识。再经过农学系老师和学生的讲解,学生不仅初步了解棉花、玉米、甜菜、豌豆等多种农作物的发展过程,还知道了我们吃的食物为何更加美味,理解了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为了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让学生走进田野,在劳作中学习劳作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切身感受耕种的不易和土地的厚重。在农学系20221班学生的带领下,学生向着田间出发了!



劳”以启智  “动”以润心


孩子们在大哥哥大姐姐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种子种在翻好的土地里,仿佛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他们互相合作,并邀请家长一起参与,一粒粒种子被他们种进泥土里,有的学生还用铁锹为种子覆上细软的泥土。他们用一双双小手,抚慰一粒粒种子,让每一颗种子都能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关爱与温暖。



以感恩先行  为童心筑梦


埋下的种子是希望,静待收获幸福的喜悦。在活动过程中,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的老师们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许多礼物,一本笔记本愿孩子们好好学习,用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农学系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为每一位小朋友准备了益智玩具,愿弟弟妹妹们有更多的创造力。石河子第五中学五(4)班的学生们,也精心的为大哥哥大姐姐准备了礼物,一副自己的得意之作,一张祝福小卡片,一个小手工,一首首古诗词......大手拉小手,情谊暖融融。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学会感恩身边的人。更学会感恩泥土带来的生命生机,学会感恩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




走进自然课堂,收获别样精彩。这次“耕读促双减,精神永流传”研学旅行联谊活动,使孩子们对农耕文化有了更直接的了解。通过体验劳动,孩子们更深刻体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孩子们在研学报告中写道:“我今后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发奋学习,成为栋梁之材,为祖国发展做贡献。”每一位孩子都收获颇丰。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与石河子第五中学以此次研学活动为契机,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劳动教育机会。培养了学生自立更生,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的精神品德。促进了多学科融合,在“双减”政策深入落实的背景下,为中小学教育提质增效注入了新活力。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也会一如既往关心下一代,用爱心为童心筑梦,担负起高校对下一代教育的引领作用。

参加本次研学活动的学生为石河子第五中学五年级4班的同学,同时石河子第五中学胡沛副校长、大队辅导员王爱玲、综治办主任孙家新、五(4)班班主任马新霞以及生物、科学、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教师和七名家长代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院长张亚黎、农学院教办主任徐建伟、农学院团委书记王龙、农学系书记李玉祥、农学系主任刘峰、农学系副主任潘振远、农学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林海荣、农学系作物教研主任田景山、农学20221班的全体学生及部分农学系教师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友情链接
行业网站
  •   教育部
  •  农业部
  •  科技部
  •  兵团农业局
  •  兵团科技局
  • 相关院校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大学相关部门
    关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