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张凤华教授团队在国际土壤学顶级学术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者:农学院发布时间:2025-08-06浏览次数:10




        近日,我校农学院绿洲农业生态与环境创新团队张凤华教授在新疆长期棉秆还田背景下土壤有机碳固持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Differences in straw derived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carbon incorporation into soil microbial necromass”(秸秆衍生的亲水碳和疏水碳融入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差异)发表在国际土壤学顶级学术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中科院一区,TOPIF10.3)。

         为解决棉秆衍生的溶解有机物如何转化为微生物残体C的问题,该团队向土壤中加入13C标记的棉秆源亲水(Hi-DOM)和疏水(Ho-DOMC组分进行矿化培养。通过分析土壤CO2排放量、13C富集以及微生物利用两种C组分后转化为氨基糖的差异。结果表明:1)培养过程中,Hi-DOM矿化速率高于Ho-DOM13CO2的累积量增加,表现出正激发效应。2Hi-DOMSO13C含量显著高于Ho-DOM3)两种C组分均提高土壤13C-GlcN13C-MurN含量,Hi-DOMHo-DOM产生更多的细菌残体13C。综上,真菌更喜欢复杂的化合物,而细菌则更偏好利用较简单的底物来形成微生物残体。

        该研究通过定量评估新形成的微生物残体对SOC池的不同贡献,强调了棉秆衍生DOM的不同特性会改变其转化为微生物残体碳的强度和规模,并加强了棉秆碳如何影响微生物碳储存能力和SOC固碳潜力的预测。

农学院张凤华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张军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通讯员:邵建荣)

      (来源:石河子大学官网



友情链接
行业网站
  •   教育部
  •  农业部
  •  科技部
  •  兵团农业局
  •  兵团科技局
  • 相关院校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大学相关部门
    关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