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依托“四大部分九个类别”作物标本地资源,开展“秋天耕读”研学联谊活动,为石河子第五中学26名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场“亲近自然、体验劳动、探索科学”的沉浸式实践课堂,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动耕读文化进校园。
“同学们,把课堂搬到田间,让土地告诉我们答案!”农学系党总支书记李玉祥作为“田间导师”,带领同学们走进作物种植区,开启了一场生动的“田野课堂”。
在棉花种植区,万文亮老师耐心指导同学们分辨彩色棉与普通棉的区别,从纤维颜色、质感等细节入手,让大家直观认识不同棉花品种的特性;在玉米种植区,大志愿者示范“一叶一苞”快速剥穗技巧,孩子们分组竞技,体验“手中有粮”的艰辛与喜悦;来到豆类作物种植区,同学们轻剥鹰嘴豆荚,近距离观察鹰嘴豆的形态,解锁课本之外的作物知识;在油莎豆种植区,大家手持工具,兴致勃勃地挖寻埋在土壤中的油莎豆,在泥土与汗水的交织中体会劳作的乐趣;步入药用植物区,薄荷清凉、甘草回甘,趣味地图瞬间激活了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今天不仅亲眼见到,还亲手摸到了课本中的作物,棉花、玉米、水稻、高粱、红花、芝麻、甜菜、紫苏、板蓝根等,它们的生长过程太有趣了!”“挖油莎豆、花生、甘草的时候,和小伙伴分工合作,虽然累得满头汗,但挖到果实的那一刻特别开心,以后我一定会更珍惜劳动成果!”返程途中,孩子们争相分享“第一次”的震撼。带队教师钟青、马新霞表示:“活动把书本知识还原为真实情境,实现了‘做中学、玩中长’,是一堂鲜活的劳动教育课。真正实现了“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在体验中收获成长”的教育目标。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李智敏表示,此次“秋天耕读” 研学之旅,既是一次面向青少年的生动实践教育,更是对“耕读传家”传统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农学院将持续发挥自身在作物研究和农业实践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实践活动,进一步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高素质兵团队伍建设贡献学院的力量。
( 文图:李玉祥 初审:李玉祥 复审:马亚东 王龙 终审:塔依尔 )

教育部
